
9月29日上午,学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在河职创新港302会议室联合召开2025年上半年合作绩效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座谈会。双方围绕战略合作阶段性成果、未来协同创新方向及职普融通实践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度座谈。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科研管理与实验设备部部长苑景坤一行5人,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任枫轩,科技开发处和学校8个省级科研平台相关人员参加座谈。
会上,学校系统梳理了双方自2024年8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目前,双方已成功构建“三维协同合作体系”,在智能焊接、集成电路检测、数控技术等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现关键性技术对接。通过创新建立“联合实验室-平台共建-成果共享”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河职创新港孵化器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已集聚23家优质在孵企业,形成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电子信息三大特色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在汇报中指出,研究院正着力将河职创新港孵化器打造为“概念验证+企业孵化”双轮驱动平台。目前已有5家研究院孵化企业和5个科研团队创业项目成功入驻,形成“科研成果-孵化培育-产业落地”的完整创新链条。双方在科研资源共享方面建立动态清单机制,技术转移服务实现全生命周期覆盖,人才联合培养创新“双导师制”模式,特别是在智能焊接领域,已组建由校企“双师型”教师和优秀学生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完成激光电弧复合焊等3项关键技术验证,相关成果填补区域技术空白。
任枫轩高度肯定了双方合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战略提升路径。他强调,要着力破解“信息不对称、合作浅层次、三方联动弱”等发展瓶颈,推动校、研、企三方从“物理叠加”向“化学融合”转变。围绕“三个关键转变”战略方向即从平台共建向项目共研转变、从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从单一合作向生态构建转变,要求双方重点在三大领域发力:一是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申报机制,二是构建科研设备共享平台,三是打造重大成果培育矩阵。苑景坤表示,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大手拉小手”协同效应,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创新链条为载体,重点推进智能焊接产学研平台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对接会筹备等重点项目。他特别提出构建“党建+业务”双融合模式,建议通过基层党组织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科研管理、技术转移、产业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协同。他强调,在今后合作中将强化“双向赋能”机制,在科研设备共享、项目联合申报、人才互聘等关键环节落地实施,促进双方从“战略合作”向“战略共同体”升级,构建全域化、生态化的科教融汇新格局。
会后,与会人员集体参观了河职创新港在孵企业。(供稿:姬虹;审稿:吴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