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国际教育学院积极开展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二)

发布时间:2025-09-02 信息来源:国际教育学院 浏览次数:

骄阳似火,青春正好。暑假期间,学校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们带着专业知识与满腔热忱,走进家乡的街头巷尾,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在社区服务第一线,他们耐心解答居民咨询,协助办理民生事务,用专业所长服务群众;在基层工作最前沿,他们参与走访调研,整理资料,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在志愿服务中,他们帮助群众办事,传递青春温度。

电子(中外)243班学生高铭钰:暑假期间,他到北京饭店从事餐饮服务工作。面对不同客人的多样化需求,每个服务环节都需要格外细心。餐桌服务直接影响客人用餐体验,他学会了按标准摆放餐具、餐巾和玻璃器皿,在服务过程中始终保持谨慎细致。通过与客人交流,他逐渐掌握了更自然友好的沟通方式,既提升了顾客满意度,也增强了自信心。虽然工作充满辛苦与挑战,但他始终将每次经历视为成长的机遇,在磨砺中不断进步。

数媒(中外)241班学生赵乐乐:暑假期间,他参与了商水县共青团与华兰生物商水单采血浆站联合举办的第三期“鸿雁归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担任宣传科小组组长。在实践中,他系统学习了血浆知识,足迹遍布了田间地头。清晨,他带着宣传册下乡普及血浆知识,让乡亲们了解科学献浆的意义;正午,顶着烈日开展“爱心感召行动”,践行“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理念,寻找愿意为献浆者提供免费午餐的商家。10天的实践,让他读懂了“青春最美的底色是奉献”。

数媒(中外)241班学生刘影:这个暑假,他回到家乡的乡村小学,负责组织孩子们的课后活动,帮助孩子们练习羽毛球、跳绳、趣味团队游戏等,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丰富。他从握拍姿势、发球技巧等基础动作教起,用鼓励的话语驱散孩子们的胆怯;设计“两人三足”“接力传球”等团队游戏,引导孩子们学会协作与分享。看着孩子们从生疏到熟练地挥拍,从害羞低头到放声大笑,他真切感受到,体育不只是强身健体的方式,更是塑造性格的钥匙。

通过“返家乡”社会实践,同学们增长了社会见识,积累了宝贵经验,厚植了家乡情怀。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最美的青春之花,永远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供稿:樊林;审稿:解鹏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扫一扫
掌上河职
玩转起来!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0002213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861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