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4日下午,学校电子与物联网学院2025级新生“同心共育 启航新程”家校课堂在合鼎楼717学术交流室举行。学院领导班子、各教研室主任及全体辅导员与近百名家长齐聚一堂,以专业为基、以沟通为桥,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共促学生成长成才。活动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竹主持。
党总支书记谭营军在致辞中指出,电子与物联网学院是一个拥有光荣传统、雄厚师资和先进平台的大家庭。孩子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学院的悉心培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温暖支持和言传身教。“同心共育”,是我们此次活动的主题,也是我们坚信的成功基石。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同心同向,做孩子成长的“引领者”。与家长们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规划职业生涯,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二是同心同力,做孩子学习的“支持者”。持续关注孩子学业进展,多鼓励、多倾听,给予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共同激发内在潜能,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三是同心同行,做孩子生活的“陪伴者”。时常给予温暖的关怀和智慧的疏导,与学院心理辅导体系、辅导员关爱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守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关爱中阳光生活、快乐成长。
学院负责人娄松涛以“三个有”为重点,介绍了学院的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他指出,电子与物联网学院作为学校重点建设学院:有坚实办学基础,对应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专业,创造优越实训条件,建设国家级骨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打造懂理论、会实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丰硕教学成果,不仅在各类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屡获大奖,还与小米、海尔、中兴通信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出众多像河南省“创新之星”孟荣恩同学一样的综合素质全面的技能人才。有广阔发展前景,学院近三年总体就业率保持98%以上,升本渠道畅通。娄松涛鼓励新生要充分利用学校专业文献资源、实验室实训设备及自习自研空间,深耕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努力成长为符合行业需求的技术人才。
辅导员代表结合新同学学习生活实际,对大学生资助政策进行细致解读,既梳理了常规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类型,又明确了各类资助的申请条件、流程及时间节点,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理解学习生活帮扶政策提供清晰指引。同时,围绕新生学习生活常见的学习适应、人际关系搭建、生活自理调整及情绪管理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经验和以往典型案例分享实用应对方法,讲明“遇到困惑何处求”,为新生心理健康筑牢防护网。
在副院长孙雷明的带领下,新生家长依次参观了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室、5G通讯技术实训室、电子线路实训室及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和应用实训室。实训室内,老师们生动讲解了电工电子技能实训平台、任意波形发生器、信号分析仪等设备功能及教学应用。
通过实地参观与专业讲解,家长直观感受到学生技能培养体系,高度认可学院实践教学实力。此次家校课堂活动,既全面展示了学院办学实力和专业化管理水平,又搭建起家校协同育人沟通桥梁。未来,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将持续深化家校合作,以专业培养为核心,以家校沟通为纽带,共同为2025级新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助力他们在大学舞台上实现职业青春梦。(供稿:刘云杰;审稿:谭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