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东昌:从河职学子到中原大工匠的淬火之路

发布时间:2025-05-01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礼赞劳动,致敬奋斗者的特殊日子里,让我们将目光投向职业教育的熠熠星河,聚焦一位从河职走出去的行业精英——牛东昌。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有一位逐梦者,他从职校起步,凭借对焊接技术的执着热爱与不懈钻研,从青涩学子成长为行业翘楚。在无数次钢与火的淬炼中,书写着个人奋斗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精彩篇章。

在郑州宇通集团的焊接车间里,电焊弧光如银河倾泻。牛东昌手持焊枪,精准而沉稳,为中国客车锻造出坚实“筋骨”。焊花飞溅中,这位从河南职院走出的焊接工匠总会想起1995年秋天的实训车间——在那里,一颗职教传奇的种子悄然萌芽。

铸铁成器:黄河岸边的职教启蒙

1995年深秋,17岁的牛东昌攥着录取通知书,站在河南省技工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斑驳的铁门前。秋风卷着梧桐叶掠过“焊接实训基地”的铜牌,车间里传来断续的焊机嗡鸣声。“这声音像在敲打钢铁的心脏。”他暗自思忖。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职业教育正值破冰期,全国职校年招生量尚不足500万。牛东昌却以少年独有的敏锐捕捉到焊接的未来,“我觉得焊接的发展前景比较广阔,机械类、建筑类,还有汽车、飞机、轮船等都需要焊接……”带着这份远见,17岁的牛东昌踏上了这条一做便是三十余年的焊接之路。作为全省前几批焊接专业学生,牛东昌回忆道,“当时条件是艰苦的,但老师总说‘设备会更新,技术要扎根’。”在河南省技工学校“理论课与实操课7:3”的课程体系下,牛东昌在铁板与焊渣间开启了青春淬炼,从此,他的人生与钢铁的轰鸣声共振。

据《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校史》记载,1996年,学校焊接专业率先推行“双师制”,聘请郑州工程机械厂高级技师驻校授课,实行“上午学理论,下午练实操”的教学模式,由此,牛东昌和同学们提前三年接触到氩弧焊、二氧化碳保护焊等前沿技术。这种“理论+实训”的创新模式,不仅让牛东昌在毕业前就触摸到中国制造业的未来脉搏,也让该届毕业生成为宇通、洛拖等企业争抢的“香饽饽”。那时的河南职院正处于从技工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的关键时期,将焊接专业确立为重点建设学科,这一决策见证了学校从技工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如今的河南职院正全力朝着职教本科目标迈进,着力构建以“智能焊接看河职”为特色的数控技术专业群,不断擦亮“智能焊接”的河职名片。

千锤百炼:钢与火的青春交响

1998年盛夏,牛东昌踏入宇通车间,河职赋予的“技术基因”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脉。经过数万次钢与火的对话,牛东昌练就了“听声辨技”的绝活——仅凭焊接声,就能判断出焊机的关键参数设置是否正确、焊接点是否准确。牛东昌独创的“声纹焊接法”,本质上是对母校“毫米工程”理念的延续。当年老师用焊缝检验尺严格测量每条焊缝,把对焊缝尺寸的执着追逐,熔铸到每一次焊接中。牛东昌常说,“客车骨架的所有焊件不能有一点瑕疵,每一个焊件都得是艺术品。”骨架的一点点变形、焊缝的一个微小气孔,都可能成为客车的安全隐患,因此,他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控。2014年,宇通集团挂牌成立“牛东昌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了对河职“真项目真做”教学传统的产业延伸。

2007年,牛东昌收到了一份来自古巴的客车订单。热带海风仿佛穿透图纸扑面而来——哈瓦那的湿热气候对焊接变形提出了严苛挑战。牛东昌回忆道:“那时候车间温度常达45℃,焊枪比刚出锅的山芋还烫手。”面对焊接变形控制难题,他在高温的车间里苦苦钻研,带领团队首创“工艺撑定位法”,将车身骨架精度误差从±3mm压缩至±0.5mm。在哈瓦那车间45℃的高温里,牛东昌的工装结出了盐霜。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带领团队调试出了首条符合欧洲标准的客车焊装线。

薪火永续:焊枪点燃的职教之光

2015年春天,牛东昌站在河职实训中心的讲台上,他完成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历史闭环。他将自制的“模拟焊机”搬到讲台,电弧亮起的刹那,三百多双眼睛亮了起来,恰如三十年前老师傅手把手教他握焊枪时发出的弧光。如今,这种跨越三十年的技艺传承,在“厂中校”现代模式中升华为新型师徒制,让焊接教材里的每个字符都浸透着产业实践的温度,让“大国工匠”的基因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从17岁踏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原河南省技工学校)焊接专业,到如今成为焊接行业标杆,牛东昌用三十年光阴诠释了职业教育的力量。当河职学子在世界技能大赛摘金、当中国焊接标准走向94个国家,这条用焊花铺就的道路告诉我们:真正的工匠精神,从来不是高悬的标语,而是钢与火中淬炼出的生命温度,是一代代师生在传承中迸发的精神共鸣。

在中国制造2025的征程中,在牛东昌用三万六千个完美焊点构筑的坐标系里,我们清晰地看见:河南职院通过精准产教融合,将一粒教育的火种锻造成照亮行业前路的恒星,一位能工巧匠的自身成长与国家工业化进程同频共振。牛东昌的故事道出了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育人理念——以匠心铸匠魂,在千百次淬炼中,让技能之光与时代脉搏交相辉映,用赤诚之心实现技能报国。

人物介绍:

牛东昌,1995年就读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原河南省技工学校),现任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焊接高级技师、焊接质量责任人。2014年,获得“河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5年,担任国家级“牛东昌技能大师工作室(焊工)”项目建设领办人;2016年,获得“郑州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荣誉称号;2017年,获得“中原大工匠”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地方性突出贡献人才”荣誉称号;2019年,获得“河南省装备制造行业大工匠”荣誉称号;2020年,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扫一扫
掌上河职
玩转起来!

最新文章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0002213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861号

关闭